近期香港社會接連發生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劇與輕生事件,面對生活的高壓、人際關係的挑戰,以至令人不安的新聞報導,我們的情緒難免會被牽動。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特此發出溫馨提示,呼籲市民在關心家人朋友的同時,也要學習溫柔地照顧自己的內心。以下,我們將專家的建議轉化為貼地的生活智慧,助您和身邊的人平穩渡過情緒的風浪。 Part 1:當你感到「頂唔順」—— 給自己的自救指南 當壓力爆煲,感覺快要撐不下去時,請記住,先照顧好自己,從來都不是自私。 1. 承認「我好攰」,接納所有感受 生活從來不易,感到難過、害怕、無力甚至憤怒,都是極其正常的反應。情緒沒有好壞之分,它們只是身體的信號。請容許自己有這些感受,對自己說:「原來我現在覺得好傷心。」單是承認和接納,已是療癒的第一步,無需刻意壓抑或假裝堅強。 2. 分清「諗法」與「事實」,跳出負面思想漩渦 壓力大時,腦中總會浮現「一切都沒希望了」、「我真係好冇用」等消極想法。這時,請溫柔地提醒自己:「這些只是我的想法,不等於是事實的全部。」嘗試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,做些能讓身體放鬆的事,例如深呼吸、散散步,暫時從這些想法中抽離出來。 3. 生活亂了套?從「食飯瞓覺」的基本盤做起 當內心迷失時,最實在的依靠就是生活規律。無論多忙多亂,請有意識地維持定時飲食、作息、做些輕量運動。一個穩定的生活節奏,就像為漂泊的心靈提供一個安穩的錨,有助安定我們的身體和情緒。 4. 尋找你的「叉電」方式 減壓方法豐儉由人,最重要是適合自己。靜態的可以是在家「煲劇」、聽音樂、看漫畫、做點小手作;動態的可以是到海邊散步、跑步拉筋。只要這件事是安全、可行,並能讓你短暫忘憂,感覺舒服,就是最適合你的減壓良方。 5. 開聲」求助,你不是孤單一人 如果發現情緒困擾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,例如失眠、食慾不振、無法集中精神,請主動向信賴的家人或朋友傾訴。有時,單是把感受說出來,已能大大紓緩壓力。若情況持續,尋求專業協助(如臨床心理學家、社工、輔導員)。 Part 2:當你關心身邊人—— 如何做個稱職的同行者 當你察覺家人或朋友正在經歷低潮,一句「睇開啲啦」可能弊多於利。我們可以做得更好。 1. 多聽少講,不做判官 靜靜地陪伴,讓對方知道你願意聆聽,就是最強大的支持。尊重他的感受,即使你不完全理解,也不要批判。 2. 用行動代替說教 與其說一堆大道理,不如簡單地約他「食餐飯」、「行下山」。鼓勵他維持基本的生活規律,有助他尋回生活的掌控感。 3.溫和地提供資訊 若你擔心他的狀況,可以溫和地表達關心,並提供求助熱線等資訊,讓他知道有專業的渠道可以幫忙,但切忌強迫。我們可以多加留意學生、青少年、照顧者、長者及獨居人士等群體的需要。 Part 3:如何面對新聞的情緒衝擊 1. 接納情緒和感受 人類是有情感的,我們接觸到家庭悲劇及輕生事件的相關報導和資訊,會感到傷心、不安、不舒服或有所觸動,是自然的情感反應,請溫柔地容許這些情緒存在,對自己說:「我有這些感受是自然的。」 2. 暫時遠離資訊 閱覽相關報導和資訊時,請多留意自己的身心狀態。如果發現情緒困擾持續升溫,請減少/停止接收相關資訊和參與討論,給自己休息的空間。 3. 適當減壓、表達需要 可參考以上提及的方法,幫助自己安定身心和紓緩壓力,並主動與家人、朋友分享內心感受。如有需要,亦可向合資格的專業人士尋求協助。 情緒支援及防止自殺熱線: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 2389 2222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 2466 7350 社會福利署熱線 2343 2255 情緒通18111精神健康支援熱線 18111 [...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