殖民主義以叢林法則改造世界,之後推出一套燈塔理論,以光芒四射掩蔽真實現象。有一段時間除西方之外無大國,眾人沐浴在自滿自樂之中,話語權任由權威操弄,點算好?好在我們不乏智者,其中之一是蔡瀾。 「為什麼說素質高的人,在底層總是吃虧呢?告訴你一個扎心的真相,就是底層規則跟上層的規則是反的,在上層你的禮貌等於修養,在底層你的禮貌等於軟弱,在上層講理等於靠譜,在底層講理等於好騙,所以啊,不要用你的標準去適應底層,你呢,要不然就往上爬,要不然就學會變狠。」 蔡先生離開我們之時,正值國際之間「扎心的真相」走出台前,重點不是美國衰落敗退,是美國已經走向下層;明顯徵兆是與「和平、發展、合作、共贏的時代潮流」背道而馳,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以色列與伊朗「十二日戰事」期間的舉措表露無遺。美國極想在世界重拾霸權,不惜將世界拖回叢林法則。 今天不由美國和西方話事,中國作為大國自有大國的擔當,很多人清楚明白,如何講清楚說明白蔡瀾之言,最好說個中國故事。 春秋爭鬥不息,宋襄公要繼齊桓公成為霸主,與楚成王軍隊戰於泓水。《左傳》描述,宋軍率先排好作戰陣列,楚軍尚未完成渡過河,宋臣司馬子魚建議馬上攻打,宋襄公不允。楚軍剛抵岸,子魚再議趁其亂出擊,宋襄公仍按兵不動。結果,宋軍大敗。子魚不服,宋襄公解釋,自古行軍作戰有禮儀和默契,不憑險地阻擊敵軍。宋襄公為春秋五霸之一。 宋襄公提出「君子不殺傷兵,不捕年老者」的道理,但這面仁義大旗代價太大,他本人在泓水中箭後因傷而死。有分析指,宋襄公之仁為的是圖霸主之名。細節不必討論下去,重點是蔡瀾道出,做「底層」的可以做得那麼盡,更何況大國之間的角逐爭鬥。 我想補充,大國之民應有一種不同愚昧的清晰想法..當「底層」不當你「上層」講理是靠譜,仲要向你攞盡著數的話,我們必須「止蝕」,沒有之一。中國古訓說的是「止蝕」就是最早見於甲骨文的一個字..「武」。 台灣故宮博物院解說——「武」字由「戈」與「止」組成。在商代甲骨文中,「止」是腳趾頭的形象,表示行走。「戈」則代表武器,故「武」字本意為持戈前進,即出兵之意。——大家從字義想像得到「武」的畫面儼如閱兵和軍演。 大國面對挑戰,大國要主持公道,就必須有充足準備。借用基辛格講的「威懾論」..威懾有三要素,一你要有實力,二你還要有決心,三你的決心能讓對手知道,三者缺一不可。 中國9月3日將舉行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閱兵,目的讓世界更和平——「止」後來假借為停止、制止的止。春秋五霸楚莊王將「武」字詮釋為「止戈為武」,意味著停止戰爭才是真正的為武之道。——聞說特朗普將訪華,如果趕上我們的閱兵,相信效果更加完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