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早前友人生日,一行人約定到尖沙咀一間餐廳慶生。當日正值周五晚上,街道人頭湧湧,走進橫街,卻見不少店員殷勤於街上招攬食客。驟眼看其身後餐廳,7時半,店內卻只有不足半成滿。不過,筆者卻眼見一些以海鮮放題招徠的餐廳卻人龍不絕,人氣旺盛,由此看來在一片零售寒冬中,更是適者生存的時間。餐飲潮流來得快去得快,從今次餐飲結業潮中,便能得知可以長期立足絕不容易,反而對於中高端食材供應商來說,仍不乏機遇,當中包括港澳地區領先海產代理進口商大洋環球(08476)。 港人對海產的喜愛,可說十分「忠誠」,更多只是形式轉變。昔日海鮮酒家以「生猛澳洲龍蝦」招徠,到90年代日本進口水產廣受歡迎,連鎖壽司店、日本料理屋等開到成行成市。以至最近10年來日式放題於本港盛行,近年再演化成放題加上任食火鍋的模式,仍吸引不少食客願意排隊光顧。 以上模式演變,背後也離不開進口海產,只是可能隨着時間推進,港人偏好的水產種類更廣闊,但整體海產需求未見減少,自然有利於海產進口代理商持續交出穩健的成績表。特別在近期本地餐飲業面臨巨大挑戰,不少香港人於週末及長假期北上消費,經營狀況受衝擊,整體表現疲弱,不乏連鎖餐飲集團發盈警。然而,主要從事進口及代理急凍海產品的大洋環球盈利狀況仍然穩定增長,展現強大經營韌性。 面對整體消費市道逆風,2025年度大洋環球收益略為下滑,但純利仍按年上升2.3%至4,168.6萬港元。若對比其上市後首年的2018年收益約2.4億港元,以及純利約665.4萬港元計算,由2017年上市至今8個財年收入增長65%,純利更是累增約5.3倍。 值得留意的是,由上市至今8個財年來,大洋環球每年維持派發股息,派息更有逐步增長趨勢,由上市後4個財年派逾2厘息,至最近3個財年派息均逾4厘,同時反映其業務穩健,能產出充裕現金流與穩健財務情況。 業績強勁的背後,源自公司穩健基本面支持。大洋環球在急凍海產進口及代理行業擁有逾22年經驗,供應超過100個品種急凍海產產品,知名產品包括日本熟帆立貝、Clearwater牌北寄貝、帝王蟹腳、北海道帶子等。公司主要業務於港澳地區,同時亦設有內地業務。 最近公司於內地業務更迎來一大利好,內地6月底時宣佈局部解除實施近2年的日本進口水產禁令(福島等10個都縣除外)。要知道在禁令生效前,內地一度是日本水產最大出口地,佔比逾2成,所以當禁令局部解除後,大洋環球可向內地客戶供應的高端急凍水產產品有望增加;簡單而言,大洋環球來自中國的收益有着顯著提振的空間。 中國業務後續增長可期 事實上,2025年度,大洋環球於中國業務仍佔整體收益近12%,為港澳市場後第二大收益來源,而在禁令生效前,中國業務收入增長強勁,2024年度更有着按年增逾6成的高速成長表現。難怪大洋環球早前表明將深化與中國區客戶合作,並採取更積極市場策略,進一步拓展內地業務銷售,目標內地收益盡快恢復至禁令實施前水平,即雙位數增長。 而內地民眾對海產熱愛也不下於香港,據中研普華産業研究院的《2025-2030年中國水産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》分析預測,隨着消費者對有機認證、地理標誌産品的關注度提升,中國水産品消費量持續增長的趨勢不變,年增長率約2%至3%,預計未來十年內增長趨勢不變。海產對於中港兩地,也屬長期消費趨勢。 禁令部分解除帶來對大洋環球的中國業務進一步成長的憧憬,如業績得以再上一層樓,對估值會有更好的支撐。加上,該股自4月起一直炒作轉主板憧憬,公司上周(10日)已向聯交所遞交轉主板申請,若轉板之舉進一步落實下,該股後續走向值得密切觀察。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持有上述股份。 以上內容純屬個人研究分享,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,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。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