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外交部長王毅月初訪問歐洲多國。他表明,會確保歐洲企業對稀土的正常需求,法國多種白蘭地亦獲豁免於中方的反傾銷稅。外界當時認為,中歐緊張的經貿關係似乎緩和下來。 不過,王毅離開歐洲後,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的發言抨擊中國的經貿措施,並且形容中國暗地裡支持俄羅斯的戰爭經濟,中國對俄烏戰事的態度,將影響中國同歐洲關係發展。 中國外交部同商務部先後反駁馮德萊恩的言論。外界關注俄烏戰事會否影響中國與歐洲關係。
中學文憑試下星期三放榜,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勉勵考生不要感到文憑試「一試定生死 」,強調將來仍然有很多出路。 甯漢豪在「永不放棄同學會DSE放榜打氣大會」說,現時考生對放榜日成績有所期待,呼籲學生收到成績後,不要因為未如理想而走向極端,前路上仍有他人幫助,不要過於怪責自己。 甯漢豪表示,將來雖然有更辛苦的路,但相信文憑試的經驗能夠幫助考生繼續前行,希望愛惜要自己,重要的不是為成績上的一兩顆星星,星星是在各個學生心中,只要鼓勵愛惜自己並吸收身邊的正能量,自然會發光發亮。 她又提到,希望考生出路更多元化,期望將來傳媒訪問狀元時,他們回應未來志願時,也包括大廚、歌唱家、電台主持等職業,不會人人也說想做醫生、工程師。
粵港澳三地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今年11月舉行,香港賽區的特許商品將於星期一開始發售,市民可到本港首批三個官方零售店選購,分別位於啟德體育園零售館、西九龍高鐵站、灣仔入境事務大樓。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在商品新聞發布會致辭時表示,全運會香港賽區各項籌備工作已進行得如火如荼,歡迎市民和遊客關注賽事動態,比賽期間為運動員加油助威,她又預祝香港運動員在全運會取得佳績。 羅淑佩又說,香港賽區的特許商品既承載著全運會精神,更融入維港景觀、城市地標、本地美食等元素,展現香港賽區的獨特魅力,零售店將來會擴展至全港更多地點,方便市民和旅客選購,並會引入廣東賽區的特許商品到香港銷售。 特許商品除了有全運會吉祥物「喜洋洋」和「樂融融」,亦加入不少香港特色元素,包括維港、大澳、天星小輪等,並印上「香港」、「HONG KONG」、「HK」等字眼,商品種類包括毛公子、襟章、磁石貼、雨傘、保溫瓶、搪瓷杯等。
國家安全展覽廳自去年8月開幕,迎來第100萬名參觀者,參觀者是一個小學生團體。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長區志光在頒獎儀式致辭時説,國家安全展覽廳是香港首個國家安全教育基地,突破100萬名參觀者是重要里程碑。 區志光說,豐富展品及互動裝置深受各界歡迎,最高單日參觀人次一度超過1萬3千。他形容,國家安全是陽光、空氣,以及水,擁有時不懂珍惜,但失去時便後悔莫及。區志光強調,2019年「黑暴」造成的傷害和破壞是永遠不能忘記的痛,不能傷疤復原便忘記痛楚,應該時刻保持警惕。 國家安全展覽廳負責人張建光透露,未來兩年將繼續搜羅珍貴及有代表性展品,並希望擴大展覽廳面積。對於社交媒體上有指展覽廳青年國安培訓計劃的學員非自願參與,形容計劃「洗腦」,張建光回應時強調,所有學員是自願參與,讉責有關說法屬抹黑、中傷的言論。 有小學生參觀展覽後說,能夠與機械狗近距離互動非常深刻,形容機會難得。亦有小學生說參觀展覽廳非常開心,最深刻的是關於執法機構的裝備,包括警車和救護車等。
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勉勵香港青年心繫家國、放眼世界和裝備自己 鄧炳強在「青少年外交素養及技能訓練學院啟動禮」致辭時說,新一代的青年需要學會審時度勢,思考香港的定位方向,又認為青年應具備的三項特質,包括心繫家國,認識國家發展的戰略方向;放眼世界,提升縱觀全局的戰略視野,多留意身邊地區的發展;裝備自己,把握香港發展的戰略機遇。 他希望青年以外交家的視野和擔當,為自己、香港和國家發展努力奮鬥。
第15屆全國運動會今年11月舉行,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,今次是廣東、香港及澳門首次共同承辦全運會,對於提升香港籌辦大型體育賽事、推動整個粵港澳大灣區體育產業發展以及促進民心相通,具有重要意義,當中有不少賽事會在啟德體育園進行,希望大家踴躍參與。 陳國基在啟德體藝館出席「共創明『Teen』計劃」活動,他致辭時表示,鼓勵第一次到啟德體育園的人士在活動完結後,在這裡的購物中心和餐飲設施作休閒娛樂,感受這個香港新地標的活力。 陳國基又表示,「共創明『Teen』計劃」已經推行到第三期,成功全賴政、商、民三方合作,當中不同企業和機構的支持至關重要。他又感謝計劃友師的支持,說自己見證校友的成長與進步,感到十分欣慰及驕傲。
【Now新聞台】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下周一開始會試行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,若有領取低收入津貼的照顧者入院,社署會提供送餐及暫託等支援;有立法會議員希望當局更主動識別高危照顧者。 近年不時發生與照顧者有關的悲劇,政府建立跨部門的高風險照顧者資料庫,期望可及時向他們提供支援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已經與私隱專員公署傾妥,資料庫數據會涵蓋社署、醫管局及房署等政府部門,下周一開始試行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:「一見到領取低收入照顧者(津貼)的照顧者入院,每天早上就會發信息給社署,這個人入了院,我們就知道事態嚴重。如果他入了院,被照顧的不就留在家中嗎?我們就第一時間要找他,有電話我打電話給他,可以透過照顧者專線致電,有需要就上門找他。可以提供甚麼服務呢?一,最簡單他需要吃東西,送食物、送餐給他,讓他有食物;如果他情況差不能留在家中,就立即安排暫託。」有立法會議員表示歡迎政府踏出第一步,希望政府更主動識別以及支援照顧者。立法會議員(社會福利界)狄志遠:「很多高危照顧者可能日常生活中面對很大壓力,被照顧的家人突然有事發生,他覺得承受不來,於是就會想一些不恰當的處理方法,這是很危險,很多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