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推動「無處不旅遊」,街景和招牌也是不少遊客「打卡」目標。當局去年底將霓虹技藝列入「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」,發展局局長甯漢豪說,樂意探討善用空置政府土地或物業,展示一些拆下來的霓虹招牌。如果有博物館或非政府組織有興趣,可以撮合起來合作,認為有很多可能性,當局願意去思考。 甯漢豪接受本台《上任三周年》系列專訪時表示,明白霓紅招牌有特色,不過安全也是重要考量。她曾向屋宇署了解,過去要求業主清拆或署方入場清拆的招牌,有些是因為店舖關門而棄置招牌,當中屬霓虹招牌不算多,只有零星個案,強調屋宇署處不會隨便把清拆的霓虹招牌丟棄,會向原業主了解是否有興趣取回。 她又說,現時確實沒有制度處理無人認領的霓虹招牌,當局願意探討機制,例如把這些霓虹招牌送去展覽館。她說,大家開始注視這件事是好事,讓政府知道值得想一想。 另外,甯漢豪澄清,政府從來沒有說過要全面取締竹棚,強調如果工人跟足程序,竹棚是很安全,但一旦某些工友一時貪快或不留神,不小心使用竹棚確會容易發生意外。而金屬棚架較四平八穩, 對技巧要求沒那麼高,亦是國際主流趨勢,因此當局鼓勵多用金屬棚架。早前發展局要求工務工程建築項目的半數,要採用金屬棚架。甯漢豪強調說,以今年計只有一至兩個項目,當局完全沒有意思要求全部轉用金屬棚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