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Now新聞台】立法會今日的會議會討論人口肥胖問題,以及提高學生的家鄉和祖籍意識等事務。
前立法會議員詹培忠賣殼串謀詐騙罪成,上訴期間申請保釋。
#要聞
【Now新聞台】本港人才計劃簽證陸續到期,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提到,有信心可達到每年5萬個續簽數目。對於有議員關心可否納入美國人才來港,人才辦表示沒有放棄美國市場。 為了增加勞動力,政府近年推行多項人才計劃,今年起部分人才計劃簽證陸續到期。在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上,多名議員關注續簽數量有多少。勞工及福利局無提到具體數字,但強調數量令人滿意,有信心未來兩年能做到每年五萬個續簽 。有議員關心人才辦會否將美國納入推廣範圍。立法會議員(選舉委員會)陳仲尼:「有一些在美國的人才,特別是非美國裔可能有永久居留,甚至有美國護照,但他不是美國裔的。」人才服務辦公室總監劉鎮漢:「連同去年,我們去了加拿大兩次,現在美國上政治問題,確實是有一、兩個行程我們取消了。在我們的線上招聘會,美國、整個北美群體都在我們的覆蓋範圍,我們是沒有放棄美國市場。」除了吸引外來人才,亦有議員關心本地勞工,質疑工資中位數偏離現實,無法保障本地工人。立法會議員(勞工界)周小松:「小巴司機 ,一個司機現在的工資中位數是14300元,小巴司機也是司機,你作為職業司機,14300元怎樣在香港請到人?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
港股下午開市後下跌。恒生指數較早時報23989點,跌158點,跌幅0.66%。 科技指數報5265點,跌60點,跌幅1.13%。
【Now新聞台】因應北環綫及新田科技城工程,新田一帶的村民要陸續搬走,有米埔隴村村民反映仍未知搬遷安排。有立法會議員就認為使用內地標準興建北環綫,引進內地技術先進機械可加快工程的進度。 位於北環綫新田站附近的米埔隴村,現時住了超過300人。有村民指,地政總署於兩年前在村內統計過人口,指之後會收地及安排村民逐步搬走,但至今仍不知道實際安排。米埔隴村村民張先生:「要安置或者住過渡性房屋。(現在還未定?)未定、政府還未通知,古洞還未完成(搬遷)。(在這裡住了多久?)差不多一輩子、60多年。(要搬走會否不捨得?)當然不捨得。」港鐵計劃在新田站增設北環綫支綫,並引入內地施工方法。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在本台節目《時事全方位》指,採用內地標準的同時,亦要注意本港特殊情況。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:「施工的時候有沒有在香港特殊環境下要注意,剛才我也提到,例如沉降標準、風力等都有細節需要注意,但我覺得那些不會太大問題。在質量、施工安全要求底下,內地公司都具備很有經驗。」有立法會議員就認為,北環綫雙綫同步動工及引入內地施工方法,可減低成本及加快進度。立法會議員(新界北)劉國勳:
政府與港鐵就北環綫第一部分項目簽訂協議,將主綫及支綫整合為單一項目規劃,並計劃引入內地標準加快建造,目標2034年同步通車。 路政署署長邱國鼎表示,香港的鐵路標準一向是集全世界的優質,現時國家的鐵路標準已領先國際,認為適合以北環綫項目為契機,透過納入內地標準,更新香港的標準,容許國家一些很成功的研究院或承建商,甚至央企可以參與本港的鐵路項目建設。 邱國鼎說,希望整條北環綫支綫,以至將來主綫的工程都能採用內地標準,港鐵與政府簽訂的協議已列明,如果將來新標準,能有效節省成本,第二部分協議能進行相應扣減。 邱國鼎說,國家的鐵路標準大部分適用於香港,包括混凝土、鋼筋標準等,有部分則要因應本港地理環境進行調整,包括風力及地質要求,應對颱風及土地沉降,但強調不需要改動現行法例,能完全滿足香港的消防及機電安全等法規,又說會有獨立的駐地盤人員,負責審視關鍵工程,確保質量和安全。
勞工處去年7月中推出為期3年的「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」,鼓勵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人士,重投就業市場。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,計劃反應十分理想。截至今年6月,已錄得超過45000名參加者及接近23000宗就業個案,其中涉及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。 孫玉菡在立法會回覆議員質詢,表示勞工處亦通過「中高齡就業計劃」下的培訓津貼,鼓勵僱主聘請40歲或以上人士並提供培訓,讓中高齡人士提升工作技能。他書面回覆另一名議員質詢表示,勞工處將於明年第一季就「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」進行中期檢討,配合「中高齡就業計 劃 」,探討進一步促進中高齡人士就業的措施。 另外,就鼓勵長者加入勞動市場方面,孫玉菡說,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早前公布的30項促進銀髮經濟的措施中,已提出多項有助釋放「銀色生產動力」的針對性措施,例如為後50人士推出優先培訓顧問諮詢服務、檢討「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」及「中高齡就業計劃」,以及加強推廣長者友善僱傭措施,政府認為應集中資源落實有關措施,以更聚焦和直接地促進年長人士就業。
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表示,正積極籌備本地藝團到中東國家演出,讓外界知道香港藝團具有高水平。她說如果有一天藝團能夠在國際揚威,將會是一種「軟實力」的輸出。 羅淑佩承認在財赤下,未來財政可能較為緊絀,但她形容政府好聰明,早已成立一些基金,用以支援文化方面的發展。